[專題]本系許瀞月教授於2023利物浦雙年展的脈絡觀察:「靈魂、呼吸、空氣、氣候、風」的對話與療癒(藝術家安聖惠)

本系許瀞月教授於日前赴英國參與2023利物浦雙年展,近距離觀察藝術家安聖惠之藝術創作,並於典藏.今藝術&投資370期發表「「靈魂、呼吸、空氣、氣候、風」的對話與療癒:安聖惠在利物浦國際藝術雙年展的脈絡觀察」一文,相關容摘錄如下,詳細內容請見:典藏.今藝術&投資370期

「靈魂、呼吸、空氣、氣候、風」的對話與療癒:安聖惠在利物浦國際藝術雙年展的脈絡觀察

文:許瀞月

「靈魂、 呼吸、 空 氣、 氣候、風」被融會在南非祖魯 語(isiZulu)「uMoya」一詞中, 祖魯族策展人康妮斯里. 邦果瓦(Khanyisile Mbongwa)以此為2023 年利物浦國際藝術雙年展的主題,以「靈魂、呼吸、空氣、氣候與風」(uMoya)作為對殖民主義的抵抗, 並建構原住民知識以及療癒。南非策展人邦果瓦對應目前歐洲的知識界聲浪,從政治經濟與藝術等各個面向反省過去的殖民主義,並重新思考原住民知識,因為「靈魂、呼吸、空氣、氣候、風」是原住民的身體與日常,它並且可為原住民語言以及知識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透過微觀的角度,此次雙年展對利物浦這個城市的興衰史也作出批判與反省—即利物浦在 18 世紀到19 世紀初為歐洲奴隸貿易中心城市的繁榮與陰暗面。正如策展人康妮斯里.邦果瓦説:「風通常代表轉瞬即逝、難以捉摸和無形。

但我記得我第一次站在利物浦碼頭的那一刻。骨子裡感受到風。同樣的風使利物浦成為奴隸貿易的中心和一座通過每艘商船建立起來的城市。」(註1)因此在批判的同時, 藝術也肩負起安慰與療癒的使命。她以「uMoya:失物的神聖回歸」為名,使安慰與療癒的方式也包括理解抵抗、原住民知識與透過儀式連結祖先的療癒。

策展人邦果瓦是由祖母扶養長大,自幼感受到祖母經歷南非黑人的民族苦難,因此對於安聖惠(Eleng Luluan)所屬的魯凱族群所經驗的磨難苦楚,非常能感同身受。在雙年展開幕這天的一大早,她就來到利物浦的王子碼頭,在安聖惠受委託創作的作品《Ngialibalibade—致失落的神話》(2023) 前,在刮強風的低温天氣下,一起做祖魯族與魯凱族的儀式,以告慰祖靈。當古時的非洲奴隸船透過風帆,在水上航行來到利物浦,「這股風如何重新繪製製圖線作為重新推算發生的途徑?它如何通過實施允許神聖回歸的照護系統來實現治癒?一種與天地和祖先相同一致的回歸自我,一種不被拒絶接近自己的回歸,一種承認、記住、解釋、點燃和歸還所有丟失或被偷走的東西回歸。」策展人這樣問道(註2)。策展人所提出的論述帶有問題意識,不是提出答案, 而是提出疑問。當然,此次雙年展不只探討 利物浦曾經是「奴隸貿易中心」,更是把問題拉到非洲-加勒比海的奴隸歷史,以及如何 透過當代藝術的療癒,提出全球的視野的高度。

詳細全文請見:典藏.今藝術&投資3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