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碩士
專長學科:油畫創作、創作理論
聯絡電話:(02)23113040轉6901
E-mail:zoeenzoeen@hotmail.com
專書 | ||||||
作者 | 年 | 書名 | 出版社 | 地點 | ||
張青峰 | 1999 | 繪畫創作研究―理論、方法、教學、與評量實例 | 崇正出版社 | |||
張青峰 | 繪畫創作理論基礎與教學研究 | 崇正出版社 | ||||
張青峰 | 傳統與現代油畫析辨 | 華泰文化 | ||||
期刊 | ||||||
作者 | 年 | 論文題目 | 期刊名 | 出版單位 | ||
張青峰 | 繪畫創作學導論―繪畫創作課程結構與作品評量探微 | 國教月刊社 | ||||
張青峰 | 視覺語言與繪畫創作―試論造形知能的教學與應用 | 國教月刊社 | ||||
張青峰 | 脫轡後的重生―論八○年代的新繪畫 | 國立藝術教育館 | ||||
張青峰 | 激情到冷漠 | 國立藝術教育館 | ||||
張青峰 | 試論戰後歐美繪畫風格與社會關係 | 國立藝術教育館 | ||||
張青峰 | 現代繪畫的起源與現象 | 國立藝術教育館 | ||||
張青峰 | 現代繪畫的精挑細撿畫 | 國立藝術教育館 | ||||
張青峰 | 繪畫創作釋疑 | 國教月刊社 | ||||
張青峰 | 情感符號的完成 | 國教月刊社 | ||||
研討會論文 | ||||||
作者 | 年 | 論文題目 | 研討會論文集名 | 出版單位 | ||
張青峰 | 為藝術而藝術在創作經驗中的意義 | 《現代教育論壇―視覺藝術與哲學觀》 | 國立教育資料館 | |||
張青峰 | 由藝術信念的觀點探究繪畫創作教學 | 《二十世一世紀視覺藝術新展望國際研討會》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
張青峰 | 另類遊戲―後現代主義下的藝術創作教學 | 《八十六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教育部 | |||
論文發表 | ||||||
發表人 | 年/月/日 | 發表題目 | 研討會名稱 | 主辦單位 | ||
張青峰 | 死往島 復活島 | 市教大青年 專論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 |||
探討新生代創作的生命 | ||||||
張青峰 | 另類遊戲的規則 | 市教大青年 專論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 |||
論後現代主義下的術科評量 | ||||||
張青峰 | 油畫教學的價值與定位 | 市教大視覺藝術學系刊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 |||
張青峰 | 新生代繪畫創作作品評析 | 市教大視覺藝術學系刊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 |||
聯展 | ||||||
作者 | 年/月 | 作品名 | 展覽名稱 | 主辦單位 | ||
張青峰 | 2008 | 油畫。原型系列 | 新竹美展 | 新竹文化中心 | ||
張青峰 | 2008 | 油畫。聖母子 | 藝術風華系列 | 歷史博物館 | ||
純真 | ||||||
雅典學園 | ||||||
張青峰 | 2008 | 油畫。雅典學園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師美展 | 臺北市教大視覺藝術學系 | ||
張青峰 | 2007 | 油畫。原型系列 | 桃園美展 | 桃園文化中心 | ||
張青峰 | 2006 | 油畫。文藝春秋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師美展 | 臺北市教大視覺藝術學系 | ||
張青峰 | 2006 | 油畫。因為旗幟 我們才知道有風 | 新莊美展 | 新莊藝文中心 | ||
張青峰 | 2006 | 油畫。野蠻遊戲 | 台中美展 | 台中市文化中心 | ||
張青峰 | 2006 | 油畫。性別原型 | 全省美展 | 臺灣省政府 | ||
張青峰 | 2005 | 油畫。基因改造 | 臺灣風情展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 ||
張青峰 | 2005 | 油畫。因為旗幟 我們才知道有風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師美展 | 臺北市教大視覺藝術學系 | ||
張青峰 | 2005 | 油畫。大生命 | 台北縣美展 | 北縣藝文中心 | ||
張青峰 | 2004 | 油畫。影子世界 | 臺北市政府藝廊美展 | 臺北市政府。 | ||
張青峰 | 2004 | 油畫。始元 | 時間的記憶 | 臺北福華畫廊 | ||
張青峰 | 2004 | 裝置。歷史紀要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師美展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美教學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