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的旅程中,謙虛而堅定,我深信靠自己的努力走得最穩。」
系友陳代如於2015年畢業於本系碩士班,作品曾於多場藝術博覽會及個展中亮相,深受觀眾喜愛,不僅如此,亦積極參與各種聯展,展現她對藝術的無限熱愛與創意思維。於此,她將為我們揭露自己獨特藝術風格的形塑過程,以及創作背後的故事與靈感。
個人簡歷:
2015年畢業於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
近年展覽與得獎經歷:
藝術博覽會
2023「ONE ART TAIPEI藝術台北」,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
2022「ART TAICHUNG台中藝術博覽會」,林酒店,台中
2022「ONE ART TAIPEI藝術台北」,西華飯店,台北
2021「ONE ART TAIPEI藝術台北」,西華飯店,台北
個展
2022「身陷瓦特希普」雙個展,日帝藝術,台北
2020「從月上跳下後」,S7美術館,台北
2019「被祝福的長耳獸」,金車文藝中心,台北
聯展
2020「夢幻島」,G. Gallery,台北
2019「漸層 | 當代藝術的15個面貌」,堅山謙仰,高雄
獲獎&駐村
2019 「場所感-駐地計劃」,那瑪夏,高雄
2018 「Wonder Foto Day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評審獎」,台北
當初為什麼會選擇視藝系?
我是個地地道道的台北人,整個求學時光都深深扎根在這個城市。雖然青少年時期曾經跑去外國讀了兩年書,但轉眼之間,我還是回到了台北。大學選校的時候,有兩間學校在考慮。其實學術方面沒太大差異,可是因為我們學校在台北,另一間對我來說太遠了,交通又不方便,最後還是填了這裡。我從小就知道我想當畫家,可能當時對畫家的概念還不太清楚,但對於畫畫這件事,我一直覺得那是我心靈愉悅的源頭。所以,我堅定地決定讀美術系。總的來說,畫畫對我來說不只是技能,更是一種身心靈的慰藉。這趟藝術之旅,選擇了視藝系,就像是回歸自己的家一樣,感覺真好。
創作靈感與風格
我對於現在的創作並不敢自詡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或許是因為我一直以來都是個相當直覺主導的人。我的創作過程算是相當自然而然,不受太多事先計畫的約束。另外,我認為拓展創作的可能性很重要,不僅僅限於藝術範疇,還要多吸收各種不同領域的養分。目前,我的主要創作媒材是透明的壓克力板,而我偏好以複合媒材創作,尤其是在透明的壓克力板上。我近期完成的作品形式類似標本盒,透明的材質使得光影的投射成為關鍵,使作品介於平面繪畫、投影和裝置之間。至於我的創作主題,兔子是其中一個重要元素。這源於我大學時期養了一隻兔子,而它成為我創作的起點。雖然兔子已經離世,但我持續地以它為靈感,進行更多形式的創作。除此之外,我也投入對兔子這一生物的廣泛研究,包括生物學上的物理構造以及與神話相關的元素。這樣的創作過程,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現,更是對兔子這個動物的一種情感投射和對自我的反映。
對學校/系上的第一印象?
對於學校和系上的第一印象,我最深刻的感受來自於那一群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師們。我認為他們的獨特之處在於,相較於以往我在高中遇到的老師,他們更注重觀念性的教學。或許你也知道,我們學校以前的老師,尤其是對觀念的講解非常重視。這讓我在大一的開始時,對他們講的話有點難以理解,因為這是一個更為學術化的環境。這種轉變對我來說像是一次挑戰,畢竟是由高中升上大學,而老師們有是哲學系畢業的。他們在教學時採用一種特有的方式,讓我對於這全新的學習環境感到好奇。初入大學的時候,他們所談論的內容幾乎讓我聽得一知半解,但這樣的學術氛圍卻讓我感到挑戰和新奇,好像踏進了一個全然不同的領域。
在學期間最印相深刻的事情?
我大學時期有一段很深刻的轉變,就是大三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不適合再做藝術了。那時候跑出去學做鞋,打算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但後來,我開始覺得我還是想要繼續畫畫,就是一個轉折點。另外,在研究所一年級時,許瀞月老師帶著我們去歐洲看了德國文件展和威尼斯雙年展。這次經歷讓我感受到國際藝術的多元,也讓我對藝術有了更開闊的見解。這真的是一個打開眼界的機會,讓我不再只看國內或北美的作品,而是真的走出去看看,了解其他人怎麼做藝術。這樣的經驗對學生來說很重要,也推薦未來的學弟妹有機會一定要走出去看看,了解更多國際藝術的發展。可能有些組織,像是天美,提供這樣的機會,你們可以查一下。
有什麼是在大學/視藝系 影響你到現在的? 對你現在有哪些幫助或帶來了什麼?
在大學視藝系的學習過程中,對我影響最深遠的可能不是特定的技巧或繪畫方法,而是學校本身的開放性和多元性。我們學校沒有特別強調教授特定的技法,這或許讓人感到意外,但反而使得我們的創作更加多元化。學校的優勢在於不會限制風格、技巧或畫法,這使得我們的創作更加自由。老師們大多具有博士哲學出身,他們的思考方式非常深刻,這讓我們在大學和研究所階段一直受益良多。他們的教學風格不會僅限於技術層面,更會引導我們思考藝術的本質。這種自由與多元的學習環境,讓我們在創作上更容易接受不同風格和形式的藝術作品。這不僅使我的創作更有廣度,也讓我對其他藝術作品的理解更開放。當然,這也讓我在學習和吸收新事物的速度上更有自信。這種開放的學術環境,是我們學系相對於其他學校的獨特之處。
為什麼選擇讀研究所?
在選擇攻讀研究所的初衷中,我有數個原因驅使著我走上這條路。首先,大學四年的創作仍處於實驗性階段,風格、媒材和主題未達期望水準,進入研究所成為我尋找創作方向、穩定歸屬感的平台。自由實驗的氛圍中,我發現自己對風格、媒材和內容有太多想法,進入研究所有助於找到創作方向,確立風格,追求更穩定且專業的藝術發展。我認為若踏入職業藝術領域,深入的專業知識是必須的。進入社會後,將藝術發展為事業需要更深層次的提升,攻讀研究所不僅提供學習機會,也是我個人專業成長的重要一環。幸運的是,我能讓游本寬老師作為指導教授,他是低調卻深具當代攝影造詣的大師。雖然他不強加規範,但他的啟發讓我在攝影領域有更深的探索。跟隨他三四年,我從繪畫背景逐漸轉向攝影,將光影和投射成為作品的重要元素。總的來說,攻讀研究所是我藝術之旅中的重要一環,是尋找方向、穩定風格的必經之路。感謝學校提供的資源和卓越指導,讓我在這藝術殿堂中持續成長。
在藝術領域,大學畢業後會建議先研究所?實習?抑或是其他選擇
在藝術領域,大學畢業後的抉擇涉及實習、攻讀研究所或出國等多方考量。家庭資助能力是首要因素,有足夠資助時,出國或攻讀研究所都是可行選擇。然而,不應誤解畢業即需賣作品,特別是有資助時,可更有彈性追求夢想。經濟需求可透過主動找工作解決,但需清晰身份角色切換,明確工作支持夢想,非自身價值下降。調整心態對生涯抉擇至關重要。總的來說,生涯抉擇應考量個人情況和家庭支持,走向實習、研究所或出國,應為符合興趣和目標的自主選擇,不受外界期望左右。
學姊現在有加入藝廊,如果學弟妹也想朝藝術家的方向走,有什麼建議?
對於學弟妹們想要朝藝術家的方向發展,我想分享一些建議。首先,品量很重要,建議你們要比現在多畫三倍,持續努力,不斷精進技巧和創作。同時,要保持對藝術的熱情,多玩、多探索,這樣未來賺到錢後,對自己的娛樂與玩樂也會更加豐富。在努力的過程中,多去尋找資料,觀察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學習不同風格和技法。這不僅是興趣,更需要認真規劃,了解藝術領域的趨勢和動向。若遇到不懂的問題,要主動向同學、學長姐或老師請教,共同學習成長。藝廊合作的經驗,一半是運氣,但同時也要強調熬過許多困難的過程。即便碰到阻礙或拒絕,也要堅持不放棄,持續努力。最後的建議是持續學習,保持對藝術的持續熱情,不斷挑戰自己,不論成功或失敗都是成長的一部分。希望這些建議能對你們的藝術之路有所幫助。
關於學校或職場的生存法則、給學弟妹一句鼓勵的話
在學校或職場,我認為心態要保持正確,絕對要擁有虛心學習的態度。每一個人都有可以互相學習的價值,不論年齡、大小或階位,都有可能成為你的良師益友。同時,抱著非常謙虛的態度去面對任何事情,不要過度依賴他人。靠自己是最穩妥的方式,能夠在面對挑戰時更有信心。最後,我想給學弟妹一句鼓勵的話:「絕對有可以互相學習的地方,謙虛、堅定,靠自己走得最穩。」希望你們能夠堅持這樣的信念,不斷成長並迎接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