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於2005年更名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同時成立「藝術治療研究所」,隸屬於本校「美勞教育學系」(現更名為視覺藝術學系),是國內在正式學制中第一個以「藝術治療」為名的,也是目前僅有的一個,每年招生八名。藝術治療(Art Therapy)為結合藝術、心理、教育與醫療的新興學科,本校於94學年度成立「藝術治療研究所」;為了加強與本校之視覺藝術、音樂、心理和特殊教育資源的整合,於96學年度改設「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103學年度起,原學程併入「視覺藝術學系」,成為碩士班之「藝術治療組」,採招生分組,考試入學 ,延續十幾年來之傳統與資源,以培養視覺藝術治療之專業人才為目標。
原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舊網頁:http://artt.utaipei.edu.tw/bin/home.php
發展特色
- 以本土化的發展為主軸:
藝術治療的專業訓練以本土的心理衛生需求為依歸,並以取得台灣藝術治療學會認可之專業證照為基礎,發展出適用於國人各年齡層的個別、團體、家族及社區的藝術治療模式。 - 以個人的成長為基礎:
修習藝術治療當從自我關照做起,學生能從相關課程的學習及訓練中去探索自我外,亦需尋求個別藝術治療,以體驗求助者在整個療程中的心理動力,奠定助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基礎。 - 兼重實務與社會服務:
尋求建教合作機構,鼓勵研究生參與相關的實務研討會及工作坊,以提昇其實務工作的能力,並且結合社區資源,推展藝術治療於民間團體和社福機構的應用。 - 提升學術研究發展:
強調藝術本位治療理論與實務互為學術檢視對象,針對藝術治療相關的基礎理論加以求證及推衍,或以自我和特定族群的視覺語彙或創作行為為研究主題,以實證本專業在本土的適用性與價值,有利於此專業學門本土化之發展。 - 促進國際學術文化交流:
積極與國外的藝術治療相關研究所合作,或以網際教學,或以暑期進修,或以跨校修課或以參與跨國研究…等形式進行,以 拓展研究生學習經驗的深度與廣度。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爭取國外專家至 本校客座教學,促進國際學術文化交流。
教育目標
- 藝術治療專業之應用與推廣
- 藝術治療訓練課程講師
- 藝術治療學術研究者
- 藝術治療專業之理論與實務整合
- 學校與社區藝術治療工作者
- 藝術治療訓練課程講師
- 藝術治療專業之深化與創新
- 藝術治療訓練課程講師
- 學校與社區藝術治療工作者
- 畫廊、工作室、才藝班與美術館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