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 視藝系李柏廷、陳資穎、賴冠吟與羅苡心四位同學獲得金地天使基金會贊助,展現創作力與深刻議題

近日,視覺藝術學系的四位同學李柏廷、陳資穎、賴冠吟與羅苡心,因其優秀的藝術創作,獲得金地天使基金會的贊助支持,並將有機會在藝術界展現其創作才華與對當代藝術的深刻思考。此外,桃園十一份美術館館長蔡慶輝先親自來校進行面談,與同學們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創作背景與未來計劃。蔡館長的指導與建議,無疑將成為這些年輕藝術家在藝術道路上發展的寶貴資源。

  • 李柏廷:探索「人與植物的關係」
    • 李柏廷的「植悟系列」作品將植物視為探索人際關係和內心情感的媒介。透過細緻的繪畫,他將植物不僅呈現為環境的一部分,而是作為反映人類情感與生命經驗的象徵。李柏廷的作品強調錯過與相遇的哲學反思,並透過逐步放大的植物圖像來詮釋生命中錯過與相遇之間的微妙平衡。他的創作過程使觀者重新思考與生命、自然以及自我關係的本質。
  • 陳資穎:揭示身體臆形症的心理階段
    • 陳資穎的作品聚焦於現代社會中愈加嚴重的「身體臆形症」——一種與外貌焦慮相關的心理疾病。她透過金潛紙和銀潛紙這些反光效果的材料,創作出反映身體自我否定的藝術作品。她運用鱷魚、蛇和豹等動物象徵,揭示外界對個體外貌的評價如何影響個體的心理狀態。陳資穎以反諷的繪畫風格,呈現出焦慮與自我否定的心理過程,並希望通過她的作品來啟發觀眾對這一現象的認識和反思。
陳資穎,〈引誘式〉,複合媒材,80 x 65cm,2024
  • 賴冠吟:山水與情感的交織
    • 賴冠吟的創作融合了中國哲學對自然的理解,並運用山水畫元素表現情感與景物之間的關聯。她的作品通過寫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將自然界的細節轉化為個人情感的象徵,並探索人類心靈對自然景象的反應。賴冠吟的山水作品不僅描繪了自然的宏大與精微,更深入探討了自然與人類情感之間的聯繫,並以此為基礎表現自我情感的波動與變化。
賴冠吟,〈小滿〉,油彩,41×31cm,2024
  • 羅苡心:探索物質與無形之間的細微變化
    • 羅苡心的創作理念集中於色鉛筆與油畫兩種媒材的運用,她選擇這兩種材料是因為它們的繪畫特性——反覆堆疊、留有筆觸,能夠表現時間性消融與重複的過程,並且傳達「曾經存在的痕跡」。在她的作品中,這些痕跡象徵著關係歷程中的某些無法察覺的細微變化,這些變化往往是人們無法察覺或忽略的,她通過繪畫捕捉物質關係間隱形的軌跡,探索那些從實相角度看不見的細節。

未來,視覺藝術學系將繼續支持學生的創作,並為他們提供更多展示與交流的機會,也期望這些年輕藝術家在未來能夠成為引領藝術潮流的重要力量。再次祝賀李柏廷、陳資穎、賴冠吟與羅苡心同學,並感謝金地天使基金會和蔡慶輝館長的支持與鼓勵,期待他們在未來的藝術之路上越走越遠,創作更多令人驚豔的作品。